一、项目简介
方针管理是一种运用激励理论和系统化的手段,依靠上下全体职工的参与,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智慧,以企业的方针为中心,遵循PDCA循环的原则,进行系统管理的方法。
方针管理是从目标管理演化而来的。目标管理(Management by Objectives)也称为目标管理法,简称为MBO,是一种强调自主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方法,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美国的管理学家彼得·德鲁克(Peter·F·Drucker)在管理科学发展过程中创立的。1964年,日本Bridgestone株式会社(现在的Bridgestone Tire 株式会社)首先从美国导入目标管理。当时,日本企业的经营在组织的规范化和管理系统的制度化方面较为落后,在充满含蓄性的日本孕育出的企业风土中,有关高层领导决策明确化的气质尚未育成,导入目标管理的原因就是看中了该方法的第一项功能,即:企业内部信息自上而下的传递功能。另外,日本质量管理重视预防管理,强调防患于未然,比起结果来说更重视过程。因此,日本将其移植过去后,经过修正、改善,日本式的目标管理——方针管理就诞生了。
我国自70年代末,分别向日本和美国学习方针管理和目标管理,并命名为“方针目标管理”,通过系统开展方针管理,可以使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关键战略举措得到充分地展开和落实,保持公司各个层次行动的系统一致性和协调性。
二、项目的范围
方针管理项目的范围,包括项目的目标、可交付成果、范围说明等方面的内容:
(1)项目的目标:通过内外部环境分析,明确公司的长期发展方向、目标与战略;系通展开公司、部门、关键岗位等各层次的目标与对策,完善公司战略的部署;为有效和高效的绩效管理提供输入;
(2)项目的可交付成果:系统、规范的战略分析框架;公司目标与战略展开成系统的战略目标体系和对策方案体系,形成公司年度的《方针蓝皮书》;项目参与人员知识与能力的提升;建立健全公司的战略参与和战略沟通机制;
(3)项目范围说明:项目范围的构成如图3.1-2所示。
三、项目各步骤、内容、方法及时间
项目阶段 | 内容结构展开 | 阶段目标 | 采用的方法 | ||
一、建立项目组织 | 1、确定项目团队模式 2、选择项目团队成员 3、明确团队成员分工 4、制定项目团队章程 | 组建有利于项目推进的组织架构 | 1、矩阵式组织结构 2、团队组建 3、面谈沟通 | ||
二、方针管理培训 | 1、方针管理理论与方法培训 2、SWOT方法培训 3、其它战略分析方法简要介绍 | 掌握方针管理的原理、步骤与方法 | 集中授课 | ||
三、外部环境调研 | 1、调查方案策划 2、外部环境信息调查 3、外部环境信息分析、变动趋势分析 | 明晰外部环境及其变动趋势,确认公司的目标与主要战略 | 1、矩阵表 2、信息源识别与信息收集、归纳 3、头脑风暴 | ||
四、内部环境分析 | 1、信息收集方案策划 2、内部信息收集、分析 3、内部变动趋势分析 4、内部问题点研讨 | 明晰内部资源及其变动趋势,确认与公司目标与主要战略的适应性 | 1、矩阵表 2、信息源识别与信息收集、归纳 3、头脑风暴 | ||
五、方针展开(1) | 1、中长期方针的调整、完善与确定 2、中长期方针展开到逐年方针(目标—目标,目标—对策,对策—目标,对策—对策展开) | 1、完善并确定中长期方针 2、明确逐年度方针 | 1、展开表 2、研讨会 3、对策 4、头脑风暴 | ||
六、方针展开(2) | 1、年度方针展开到各部门方针(目标—目标,目标—对策,对策—目标,对策—对策展开) | 明确各部门年度方针 | 1、展开表 2、研讨会 3、对策 4、头脑风暴 | ||
七、编方针蓝皮书 | 1、目标/对策汇总整理 2、编制《方针蓝皮书》 | 理清目标/对策系统;方针系统发布 | 平衡记分卡 | ||
八、检讨与修正 | 1、发布后半年检讨 2、编制年度方针报告 | 实施PDCA循环 | 汇报会 |
四、项目风险及应对措施
可预见的风险 | 对项目的不利影响 | 短期应对策略 | 长期应对策略 | |||
频次高低 | 影响大小 | 消除难易 | 综合影响 | |||
一、高层支持力度不够 | 3 | 10 | 8 | 240 | 1、高层参与项目培训 2、高层担任项目Leader 3、高层公开作出承诺 | 1、建立高层领导关注和参与项目阶段评审机制 2、项目成果有效应用 |
二、项目组成员参与激情不高 | 7 | 6 | 3 | 126 | 1、明确责任 2、制定章程,明确考核 | 1、改善企业文化,建立内部持续改进机制 |
三、数据收集困难 | 8 | 9 | 5 | 360 | 1、精心策划数据源 2、应用多种收集方法 | 1、建立信息情报处理中心 |
四、项目成果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| 5 | 8 | 2 | 80 | 1、加强项目阶段评审 2、加强各层次人员培训 | 1、建立规范的方针管理流程,持续运行和改进 |